吞噬文学

吞噬文学>晋朝豫州 > 第八章 泥泥狗(第2页)

第八章 泥泥狗(第2页)

泥泥狗的主要产地集中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东的十二个村庄内,这一带南距古宛丘遗址八里,至太昊陵却仅仅只有两里。从古城遗址由西往东,向太昊陵集中。

这十二个村庄分别是:金庄、武庄、陈楼、前下楼、后下楼、史庄、许楼、段庄、金庄、刘庄、五谷台、白王庄。

这其中让人费解的是,在淮阳区其他的西、南、北三个方位,自古以来均无制作“泥泥狗”的艺人。这其中是和远古东夷子孙不违祖宗,天下八方,只认定东方为主、为源的部落聚集区域有关,亦或者是其他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泥泥狗的形状各异,有些是半人半猿、人兽同体,有些则是长着九个头的鸟,两个头的狗。还有一些“猴头燕”以及“人面猴”等等怪异、奇特的禽兽造型。

在面对这些超自然的怪异形体;和那些令人费解的点线符号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混沌初开、风雷闪电、猛兽出没、人兽共存的旷古时代。万物有灵,神人合一,物我两忘,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那时的·人类意识中还不具备从自然的客体中完全分离开的能力,自身的脆弱与主存的欲望,使他们把保护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些在他们看来具有很大威慑力的飞禽走兽身上,并把它们“神格化”,视为有灵魂的载体,于是乎产生了对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的精灵、魔力的“图腾”崇拜。而这些具有原始宗教文化特征的精灵“图腾”历经了数千年,伴随着古老的宗教祭祀、民俗活动而遗存下来,成为史前“图腾文化”的子遗。

就是这种造型古拙、荒诞的泥塑玩具,被当地人称作“泥泥狗”。它出现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祭祀人祖伏羲、女娲的庙会中,成为人们避灾、求福,争相购买之物。

小时候我家中也够买过泥泥狗,泥泥狗不仅可以用来观赏把玩,还可以当成哨子吹,每一个泥泥狗的头部都会有一个小孔,尾部像一个哨子一样,内部中空。既能吹又能玩,小时候对它也是相当的爱不释手。

把泥泥狗拿在手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泥泥狗的特点。

稳中求动---淮阳泥泥狗的动态以稳重为主,几乎没有过大的动势,人物的造型基本是正势。在平稳中传递了一种内在的气势。好像“稳如泰山”一词的形容,立地扎根很坚固,不可动摇。这种动态就像能够长久存在,产生一种时空的永恒感。

方圆结合——方圆结合本身就具备一种哲理性。淮阳泥泥狗的头概括成圆形,而身体处理成方形,胳膊做成圆柱形,脚就做成方块形。大方大圆的结合,特征尤为阴确。淮阳泥泥狗就是用最洗练的形传达最丰富的东西。

直来直去、斩钉截铁——淮阳泥泥狗用线很有力度、挺拔且直来直去,不拖泥带水,没一点做作,用点也十分果敢、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泥泥狗”是一种黑色泥塑玩具,黑色上再施以红、黄、青、白色,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中国各地的泥玩具中白底色玩具极普遍,黑底色玩具较少。日本人伊藤三郎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九届年会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从祭祀礼仪方面来思考“泥泥狗”》一文中,对中国泥玩的深层文化内涵,作了双重构成假说。他认为“白色”泥玩流派的文化属于表层文化(汉文化);“黑色”泥玩流派的文化则迫近华夏民族的基层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两流派文化又相互影响并且发展下去。

“泥泥狗”以黑为基调,再饰以红、青、黄、白,统称“五色”。红、青色艳丽,白为阴色,黄则为中和色(现多用广告色、加品红),在黑色的包容中通体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五色”则源于中华民族的“五色观”,由来已久。

淮阳泥泥狗的塑造与绘制跟祭祖、娱神、祈子的目的相联系。它的纹饰图样实质上都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符号,是由具有一定意义的图画进行抽象变形而来的一些近似于符号样的花纹。这种形式的出现其实是对其内容的一种反映,神秘传承就是泥泥狗内涵的核心。淮阳泥泥狗绘制这样的符号正是为了体现对生存崇拜的一种强烈愿望。它的纹饰种类很多,归纳为类绳纹、类篮纹、折纹、三角纹、菱纹、叶纹、花卉纹、葫芦纹、太阳纹、蹄印纹等等。

淮阳泥泥狗的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神话来源,都不是民间艺人为了哗众取宠而故意捏造出来的。淮阳泥泥狗的形式感之所以如此富有魅力,就在于它是形式为内容服务而被艺人创造出来的。

它的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完美,包含着本来就离奇的神话传说,又充满着强烈的现代色彩。

其创造能力可谓是高级的,是当代从事艺术事业的人应该大胆借鉴的。吸取民间艺术的形式构成可以开发个人的创作空间,增强艺术家们的民族观念。

不止是淮阳泥玩具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研究,我国的一切民间艺术品都值得人们从开放创新式的观念中去吸收借鉴的。这不仅能丰富现代人的文化底蕴,还能将其融入自己所创造的新形象中。

泥泥狗作为远古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其实质上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和拓展,给人以永恒的生命印象。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艺术瑰宝,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史前人类生活方式文化的种种轨迹,折射出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血缘关系。同时,也向世人证实了民间美术与原始艺术之间同构互渗的历史事实。

《历代名画记》载“泊平有虞作绘”注引《蔡传》说:“彩者,青、黄、赤、白、黑色。色者,言施于僧帛也。绘于衣,绣于裳,皆饰‘五彩’,以为‘五色’也。”

《画论》引《冬官考工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贾公彦疏曰:“天玄与北方黑,二者大同小异。”“古有墨分五彩之说。”

中国色彩学中的“五色观”源于周易的“五行说”。“五行”是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

《尚书·洪范》解释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涧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金)作辛,稼穑作甘。

伏羲氏“以龙纪宫”,就有春宫青龙氏,夏宫赤龙氏,秋宫白龙氏,冬宫黑龙氏,中宫黄龙氏,乃“五色”之源。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的“四方星座”也由五色组成,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央土地其兽黄龙”。

“五行”属于物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与周易的“阴阳观”,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对双胞胎,属于朴素主义的思维方式,并不神秘,具有原始的科学性。

由“五行”而派生出“五性”“五色”“五味”“五官”“五脏”“五毒”乃至宣扬封建伦理的“三纲五常”以及进入佛门的“五戒”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内涵。

其中“五色观”是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沿袭数千年,至今仍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彩塑、木版年画以及各类民间玩具中广泛运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漫威里的鬼剑士  对照组顶流上综艺后竟成男主  无尽武道  镇魂龙主  全球进化:开局觉醒SSS级主神  重生后,我饲养小反派爆红全星际  从拜师陈友开始横扫无限  上仙,不要跑!  这个剑修太卷了  吞噬星空之每天签到就无敌  从山村老尸开始修真  穿越大反派:朕天生反骨  点道为止  美男侧:女帝天下  农家团宠小糖宝  我的笔友是龙女  九龙魔祖  陛下,治国我拿手,治后宫真不会  苦境英雄战纪  绝色尤物之杀手太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